|
 |
 |
业务咨询电话: |
|
0571-22910023 13989470556 |
 |
客服一QQ: |
 |
客服二QQ: |
 |
地址:杭州市萧山水务大厦B座13楼 |
|
|
网络公开课走红却难觅国内高校 |
“一开始对课程很期待,也融入其中学习。但后来就觉得有文化差异,比较难提起兴趣。国外的课程,对我们来说还是有距离。”看了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在四川音乐学院学习民乐的惠露坦言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酣畅淋漓”。和惠露有相同感受的人不在少数。
来自各大名校的网络公开课涵盖了哲学、经济、计算机、物理等等各种门类,且不断有更多的课程被上传更新,但是,在五花八门的课程里,却鲜见中国知名高校的身影。
据了解,早在近10年前,我国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时,就已经有了公开课程的教育理念。不少高校每年评出精品课程,但主要用于校内交流。一些高校网站的“精品课程”资源稀少,更新滞后,且内容均为单调的PPT课件,难以引起学习兴趣。
今年3月底,复旦大学在网易公开课频道率先推出了“执拗的低音”系列讲座,这是截至目前网易公开课频道上唯一的国内高校课程资源。
“‘网络公开课’是社会上的说法,从网络文化建设的角度讲,我们统称之为学术音视频。”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称,国内网络公开课资源稀少的现象反映出,国内发展网络视频课程是有阻力的,而国外高校是有动力的。
方明指出,国外有开放办学的传统,而且远程教育比较发达,非常重视在网络时代建设“没有围墙”的开放性大学。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新民也表示,中国高校的“开放意识不够”,观念上的局限严重制约了中国高校通过网络开放教育资源的尝试。
教师讲授水平的差异也是国内外网络公开课资源数量悬殊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方明介绍,国外大学非常重视教学和课程建设,他们的经典课程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为网络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国外大学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有成熟体系和普遍习惯。国外大学很明确,与校内教学相关的都属于职务行为,产权首先归学校,但尊重教师的权益,学校与教师共享。国内则不清楚,义务和权益之间不一定对等。”方明表示,版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高校对网络公开课望而却步。
|
发布日期[2011-5-28] |
|
|